2018年伊始,随着区块链与比特币的概念一度惹火,更多的智能技术,黑科技渐露头角,成为市场上的主角。
可见,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正在到来,《连线》创始主编凯文·凯利进一步表示,万物互联最广泛的应用场景将是智能家居。而随着AI被作为基础能力与其它技术向融合,智能逐渐变得主动,人性化被认为是智能的归宿。
智能化浪潮以及AI能力的融合趋势席卷家电市场,作为家中重要的一员——冰箱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其作为成熟的产品形态,随着普及期红利的消失,急需经历由新技术主导的深度变革,智能化产品、标配AI,渐成厂商共识。但在钉科技看来,如今的冰箱智能化仍然存在发展误区,AI在冰箱业的赋能应围绕用户核心痛点展开。那么,哪个牌子的冰箱好?
AWE2018期间,美的发布AI智能冰箱BCD-750WGPZV,产品配置5M远程语音识别、毫秒级图像识别、全球首创21.5寸隐形触摸屏,具有全鲜空间和AI智能美食管家两大核心功能。无论在技术、产品还是服务端,美的冰箱都堪称行业范本。
冰箱智能化存误区
持续的负增长,应该是冰箱市场近年来最深的无奈。根据奥维云网发布的相关数据,2016年全国冰箱销量为3395万台,同比下降0.6%,销售额903亿元,同比下降1.9%,而在2017年再现0.6%下滑,销量为3376万台。2018年的市场走势依然不被看好。奥维云网预计,2018年冰箱市场零售量将达3396万台,这个数量也仅基本与2016年持平。
与此同时,中小品牌或已陷入几乎无解的焦虑: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0月,top3品牌份额达到54.4%,同比上涨6.1%;top5品牌份额达到73.3%,同比上涨8%;top10品牌份额达到90%,同比上涨3.7%。头部品牌集中度的提升,加快了中小品牌淘汰的速度,2017年,冰箱品牌数量减少了50至70个。
智能化,基本脱离了冰箱产品的原有功能维度,可以说是一次产品升维,其被主流品牌视为突破增长瓶颈的良策,而对于整体被压制的中小品牌而言则不啻为救命稻草,但在智能化过程中,一些企业意在噱头、流于概念,存在产品理念的误区:
其一,忽视了对用户核心痛点的关注。
忽视用户的核心痛点,产品就无法凸显核心价值。彩电的核心价值在于视听,空调的核心价值在于一定空间内的环境调节……而冰箱的核心价值在于食材保鲜,不是附加一块大屏后的影音娱乐,也未必是排解无聊的语音聊天,不围绕产品核心价值进化,而将其他产品的功能简单叠加到冰箱上难以实现真正的产品升级,无法为用户提供真正优质体验。
其二,智能化脱离用户真实使用场景。
淡化核心价值,强加功能,就会使产品脱离用户的真实使用场景,脱离场景,代表要强行改变用户习惯,随之而来的不适感,其实是最影响用户体验的。以影音娱乐为例,在家庭端的固定场景基本由电视、电脑提供,而在外出时的移动场景则有手机、Pad替代,非要在厨房里在冰箱上追剧、玩游戏,无异于改变用户的整套生活方式。
对用户真实使用场景的脱离,除与思路有关之外,或许也与技术能力有关。例如,即便前期已经做好准备,但用户在烧菜过程中或许依旧有查询菜谱的需求,而这种查询可能需要通过语音交互完成,这就需要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产品能否实现远场语音,二是能否实现良好的降噪与精准的识别。用户需求衍生场景,对用户需求满足的发力,也是对使用场景的脱离,该类智能化产品对于用户来说形同摆设。
AI赋能的三大方向
忽略用户核心痛点、脱离真实使用场景的产品智能化不可取,在钉科技看来,从被动的智能化功能的融入到AI对冰箱的赋能,都不能脱离以下三大方向:
其一,围绕核心痛点,主攻食材保鲜。
食材保鲜,作为冰箱诞生和被选购的原因,自然也是消费者的核心诉求,AI赋能,在食材保鲜上其实大有可为,打造“智慧健康”。
一方面,通过内置摄像头,可以对食材进行识别,记录最佳赏味期限,数据将被人工智能学习,再经由主动预警提醒,最可以让用户轻松管理食材,从而在最佳期限内获得更好的味觉体验和健康保证;另一方面,配合各类传感器,冰箱自身也与可能做出合适的温度调节判断,赋予食材更好的保鲜环境。
其二,拓展使用场景,实现互联服务。
使用场景的拓展,其实是指合理地叠加延伸性服务。例如,菜谱功能的加入,虽然仍限于屏幕位于用户背后或者语音播报受炒菜做饭时的噪音干扰,但依然可以在本阶段发挥作用,甚至可能根据冰箱中现有食材智能推荐烹调方法;再如,打通食材供应链服务,同时根据用户习惯提醒用户缺少食材;又如,冰箱是否会推荐将结余的购物资金积累至理财账户、购买彩票抑或用于公益。当需要聚合多种服务时,冰箱也就从电器变成了“网器”,成为了互联入口。
其三,融入智慧家庭,达成自我进化。
所谓“孤木不成林”,要最大化智能体验,享受便捷生活,智能化的冰箱还需要融入智慧家庭。
AI需要学习、进化,才能更好满足用户需求,学习和进化需要的,便是庞大的数据,这些数据简单来看或许毫无关联,但用户习惯可能就蕴含其中。融入智慧家庭,一方面通过数据流动,冰箱AI可以实现自我进化;另一方面,当智能家居联通构建智慧家庭,用户需求才能更好地被满足。
美的冰箱AI化范本
作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主流一线品牌,美的在冰箱的智能化过程中,坚持的正是关注用户核心痛点,贴合真实使用场景,而在AWE2018期间发布的AI冰箱,也正是主攻保鲜、拓展场景、融入系统,在技术、产品和服务等三方面为行业提供了冰箱的AI化范本。
技术端,围绕用户核心痛点和真实场景展开,具体为“3+1”:
针对食材保鲜这一用户核心痛点,美的对自家独创的“微晶一周鲜”技术进行了升级,集合智能控湿、PST杀菌、急冻锁鲜为核心的三大保鲜科技,为食物的储藏保鲜提供更好保障。美的智能冰箱进行了全新“3+1”布局。
“3”,即三大板块:5M远场语音识别,解放双手;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升级,让高清防雾摄像清晰识别食材,获取食材信息并管理推荐食材;隐形大屏提升实用性和趣味性,全新UI界面优化视觉效果与交互体验,简化操作步骤,贴合用户使用习惯。“1”为数据支撑,包括用户数据与冰箱数据,对数据库进行全面升级,在数据应用、安全等方面实现突破。
如上文所述,用户需求衍生使用场景,5M远场语音识别,解决的就是忙碌于烧饭做菜的用户无暇通过触摸可视化操作查询所需信息的痛点,当然,远场语音识别的所带来的自由、便捷体验还不止于此,用户或许在看电视、整理房间的同时不经意间生出查询食材状态或者购买食材的想法,通过原厂语音即可操作,这或许也可以看做是场景的联动。
隐形大屏,更多体现为对于新产品接受度的提高。毕竟,屏幕“破坏”了冰箱传统形象的整体性,观感上可能的不适,或许主要来自机身与屏幕的“割裂”,而隐形大屏,无疑缓解了这种“割裂感”。智能图像识别与隐形大屏或者语音的结合,与远场语音达成的效果类似,均在于提升体验、便捷操作,用户无需开启冰箱就可以查看食材状态。至于数据支撑,主要的作用是供AI学习,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人性化的操作体验以及为消费者提供更极致的厨房体验。
产品端,根据不同家庭偏好,推出针对性的智能产品:
AI化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产品的分众化和针对性,美的冰箱通过AI智能技术架构用户场景及智能解决方案:针对追求精细管理生活的的都市女士,通过“尽鲜全空间”,精细分储全鲜空间, 多日吃的食材,长时保鲜;针对有序管理大量存储的大家庭,通过图像识别、智能食材管理与推荐,使其注重饮食新鲜度与营养;通过智能杀菌、科技保鲜为家人创造更安全、健康的储鲜环境。
当然,这种针对性,也表现为依据不同需求提供具备不同核心能力的产品:针对两口之家,美的智能AI冰箱,主打远程语音、情绪识别、隐形大屏、语音交互等功能;针对三口之家,美的智能养鲜冰箱,主打微晶一周鲜、智能控湿、智能杀菌等功能;针对五口之家,美的智能美食冰箱,主打大容积、大分储、美食管理等功能......
服务端,开放聚合资源,共建智能生态联盟: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万物互联时代,即便在某一垂直领域,“千人千面”也将带来海量的需求,而这些需求将外化为海量的细分功能或服务,这个过程中将贯穿大量碎片化的微创新,对内依托生态能力与自身优势做“同心化”延伸,对外与更多伙伴建立联系,唯有开放,才能共赢,特别是智慧家庭需要提供给用户完整的体验,它不单纯依靠某一种家电,而是需要构建完整的系统。
哪个牌子的冰箱好?依托相关资源的高度整合和最大化利用,美的智能冰箱联合百度、阿里、盒马生鲜、掌厨、搜狐、本来生活等,共建智能美食生态联盟,致力于与全行业、全产业一起,推动智能冰箱的发展,为消费者创造更多价值。
生态联盟构架的合理性在于对数据价值的尊重。AI能力取决于三大关键的要素,计算力、算法和数据,而要以用户为中心,满足各种已有或潜在需求,依托数据对人工智能进行持续的“教育”是关键。通过开放的智能生态,如果能够推进各方数据的交流,打破“数据孤岛”,将极大促进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另外,数据的“流动”与货币的“流动”类似,都可以产生价值,这未必不是再创新的契机和起点。精确到“美食”这个关键词,数据打通后,通过对用户需求的合理分析,美的及其合作伙伴就可以提供从购买到保鲜到美食食谱到做菜时娱乐等全时间段的管理。
上世纪90年代,尼葛洛庞帝出版《数字化生存》时,数字化浪潮已经开始席卷整个人类社会。终端产品的数字化主要表现在从功能到智能,附加联网再到互联互通、形成体系,家电的智能化路径是不可逆的。人工智能也逐渐被作为基础能力得以应用,智能的主动化同样不可逆,智能化家电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而冰箱产品的智能化,已经有了好的范本,像美的一样围绕核心痛点、推出针对性方案、构建开放生态,才能顺应时代潮流,最终突破增长瓶颈。
“健康”已成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核心关键词之一,而在“健康”的前提下,美的冰箱融于了智能化科技,保护了食材的新鲜与安全,同时为家庭提供周到便捷的生活方式,美的冰箱名副其实的行业典范!